在现代化城市中,居民在购房时会面临公摊面积的问题,公摊面积也常常被称之为“公共面积”,那么这个“公摊面积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
可以简单理解为,业主们共用的空间(例如人行道、电梯等)和公共设施(例如楼道卫生间、车库等),因为这些设施和空间并非属于某一业主的专属财产,所以建筑产权人必须把它们计算到房屋总建筑面积中,并且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公摊面积。
那么如何计算公摊面积呢?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建筑规范中对公摊面积的要求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颁布的《住宅小区公共部位、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建筑设计规范》规定,应在设计时将房屋建筑面积按照比例计算成公摊面积,比例为20% ~ 30%。
其次,不同类型的房屋对公摊面积计算比例也存在差异,例如小产权房、普通商品房、别墅等都有不同的计算方式。
公摊面积的影响因素
公摊面积对于房产的价格和业主的价值感受都有很大影响。理论上,公摊面积占比越高,那么业主们的个人使用面积相对就会变得越小。
而建筑产权人通常会将公摊面积平均分摊给所有业主,作为公共维修基金、物业费等费用的依据,也会影响到业主的物业费用。
结论
在购房过程中,不仅要了解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,还要查清楚与公摊面积有关的各个因素,仔细核实物业费的计算方式,以免在后续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。